宁高宁:蒙牛新掌门的的精彩人生
宁高宁:蒙牛新掌门人的精彩生活
在企业家中,宁高宁既不帅也不酷,也不雄辩,但是这位山东人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然后又去了匹兹堡大学,他的粉丝很多。宁高宁既有理性,鲁re,温柔又有霸气,有其独特的魅力。
十年前,我第一次在山东团契会见了宁高宁。那时,我觉得宁高宁的名字有点奇怪,读他的名字的效果是“不忘”。
从华润集团向空运中粮集团的转变,到蒙牛最近的领导,宁高宁成为华商界的榜样,并超越了“中国摩根”的光环,从而演绎了一个精彩的人生传奇。
中国摩根
在北京,真的很难忽视中粮的存在:公交车上热辣的五股刀场方便面;福临门的食用油和各种大米在地铁的广告灯箱中发光。超市里货架上蒙牛液体奶,金帝巧克力和长城酒最多,放在醒目的地方;便利店里有林志玲代言的月货饮料...
当然,它们都标有“ COFCO Produced”徽标,并且有六个大字符“产业链,好产品”,并且下面有一行注释:从地面到桌子。
“产业链,优质产品”,这是中粮集团对每种产品对外界的承诺,也是宁高宁努力推动中粮集团整个产业链战略的最终目标。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希望宁高宁的整个产业链都能将真正放心的产品带给公众。但是对于商人和整个商业社会,他们担心支持中粮整个产业链战略的宁式资本运作。 。
有人评论了宁高宁的整个产业链战略:“全产业链”实际上是过时的“高度垂直整合”模式的时髦表达。它最适合新兴产业的初期阶段,不能视为长期发展战略。就像斗式原理一样,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做得很好。就像品牌定位一样,一切都是虚无。真正的“整个产业链”不在于拥有,而是在影响。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可以谈论它,但是不能迷恋它。
宁高宁对此评估并不生气。在他看来,那些以这种方式评估中粮整个产业链的人只能看到中粮的外观及其本身的大规模收购,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系列资本运营背后的真正目的。
宁高宁已经在华润集团工作了十多年,紧随其后的是“收购”一词。局外人不可避免地将中粮的一系列资本运营等同于整个产业链。
2001年,在宁高宁的管理下,华润的整合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挤入了房地产,啤酒,零售,纺织,发电厂,制药和建材领域。宁高宁的举动就像约翰·皮尔蓬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一个多世纪前席卷美国金融和商业行业。此后,“摩根”成为外界评价他的标签,即使他来中粮集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湖,重组中谷,招募华润酒业,收购持有丰丰本地人的申宝衡,接管了五股刀场,并购买了蒙牛的股票,均标有“摩根”字样。
然而,自宁高宁接任中粮集团总裁以来的第五年,他终于给出了答案:中粮集团的整个产业链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该部门的协同作用。今年是2010年。也是在这一年,宁高宁找到了“整个产业链”的“竹棍”,并且通过资本运作,他像糖葫芦一样穿着整个中粮集团。
加入华润
宁高宁来自山东滨州。父母双方都是医生。在他高中毕业的那一年,他是人生中的第一选择。 17岁那年,他回应了去乡下跳线的呼吁,但是这次受过教育的青年才刚刚开始,第二年突然结束了。宁高宁再次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报名参军。由于他天生的数据精通,面对复杂的火炮射程和精确度公式,他不会感到茫然。 1976年,宁高宁被炮兵连招募。 1978年,军队说他可以申请大学入学考试。热爱学习的宁高宁再次“负责我的生活”。这种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宁高宁于当年的高考中申请了山东大学中文系,但由于全部入学,他被误调到了经济系。起初,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找到一所改变专业的学校。他无奈地决定尝试在经济学系学习一年。没想到,一年后,宁高宁爱上了这个专业。 1983年,宁高宁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也许那句话仍然是“我想在更远的地方见到我”的声音。大学毕业的那年,宁高宁再次听说有机会出国留学。
1983年,宁高宁去匹兹堡大学攻读金融专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时,包括宁高宁本人在内,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MBA是什么。他曾经一次机智地回忆起这种经历:“当时我还不知道MBA是什么。上半年的课程后,我有所了解。事实证明,这是为将来的业务做准备。”
1987年,年仅28岁的宁高宁回到学校,加入了香港华润集团,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宁高宁最初进入华润的企划部,他几乎是该部门的唯一士兵。齐鲁大胆的齐鲁作风,朴实单调的乡村生活,纪律化的军营经验,促进自由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外国学习经历,广阔的视野,成熟专业的香港商业氛围都交织在一起宁高宁的精神层面。在华润,宁高宁的多年学习积累了一点点,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华润集团有一家名为永达利的上市公司,它是华润企业的前身,而华润集团是其主要股东。宁高宁回忆说,华润集团最初收购永大利时,是想建立一个印染厂,但收购后,由于担心污染,香港被禁止建立一个印染厂。在处理过程中,华润集团需要一名个人作为代表来解决此问题。结果,宁高宁“面对危险接单”,结果不负众望,处理得很好。之后,宁高宁用一笔贷款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建筑物。建筑竣工后,他落空,净利润超过4亿元。这场战斗之后,宁高宁在华润成为了著名人物。
1990年代初,当中资企业开始关注资本市场时,“中国概念”逐渐流行起来。 1992年,华润集团通过注资更名为华润企业。从那时起到1997年,华润集团被纳入恒生指数时,其总资产已从数千万港元增加到超过200亿港元。永大里负责人宁高宁更加引人注目。
宁高宁(Ning Gaoning)于1999年担任华润企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从刚加入华润的小职位成长为华润集团的灵魂。
在掌管华润集团的日子里,宁高宁利用房地产和零售等主要行业的一系列战略资本运营,带领华润集团等巨头“软着陆”并转向工业发展。他还被称为探索新产业整合的先驱者,而宁高宁的名字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在此期间,宁高宁进行的一系列并购也为他将来空降中粮并实施整个产业链战略奠定了基础。
空运中粮
2004年,宁高宁调任中粮集团,完全接替了中粮集团前首席执行官周明臣。
媒体将宁高宁的工作变更统称为“空运中粮”,这实际上是由宁高宁自己的声明引起的。来到中粮不久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空降兵》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公司的空降兵在各个层次上都令人尴尬。这就像球员的突然变化(可能是队长)在持续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如果他想加入球队,很容易引起混乱;伞兵似乎是闯入比赛的陌生人。在一个热闹的家庭聚会中,他不知道每个人都在谈论什么,他在家庭中并不了解很多故事。这时他很容易突然说话。”
2008年底的一个下午,宁高宁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家里。今年,中粮的业绩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资产和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但他隐隐感到下一步面临的瓶颈。中粮的利润主要来自石油加工和股票投资,再加上玉米,大米,面粉,麦芽等,稳定性不强。更大的问题是,过去几年来,所有企业一直在独自作战。
宁高宁看着他面前的沙发突然想到了这些沙发,如果它们散落起来,为什么会显得特别难看?他抓起一张纸,写着“产业链”一词,他的心突然动了动,“看来他有顿悟”。
如果中粮的资产像沙发一样重新订购,则订购规则是从“出口”(即终端消费产品)中切断,然后将其推回所有环节,这样产品在链中的使用寿命会更长,例如小包装的大豆进来。石油熄灭;小麦进来了,方便面也出来了。整个公司将因此成为一个链接的机器。
早在2005年下半年,宁高宁就将中粮集团的50多个业务分类和签约为七个业务组中的34个业务部门,并将这些业务部门直接归于该组管辖。 “单位专业化”。在2007年初,它进一步调整为9个主要行业,包括贸易,谷物加工,食品,房地产,中国土壤畜牧业,糖和番茄,包装,肉类,金融保险,但这9个主要行业部门并没有解决用一句话描述中粮的问题。
直到获得“精神启蒙”的那一刻,“产业链”才唤醒了它。
2009年1月17日,宁高宁在中粮集团正式提出了``整个产业链''的构想并展开了大讨论。这时,宁高宁正要面临创新时的折磨。他担心提及产业链会变得多元化。那还没结束吗?过去,他在一篇文章中问自己:波音为什么不制造发动机呢?丰田为什么不去炼钢?当前的做法是对波音和丰田的颠覆吗?他很矛盾。
中粮集团在过去已经讨论了是生产中国的ADM还是中国的雀巢,还是同时成为ADM(Adanmi)和雀巢。集团战略总监马建平指出该文件,并说:“讨论了整个产业链。不断发展,每个人都觉得我们既不是ADM也不是雀巢,中粮是整个行业中的粮油食品公司链。”
整个产业链的战车已经启动。需要解决的不是是否执行,而是如何执行。中粮集团已建立了小麦,玉米,油脂,大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和肉类的八个产业链。宁高宁再次展示了他在中粮整个产业链战略中的资本运营才能。
从那以后,经过数年的资本市场运作,中粮集团拥有了中粮粮油,中粮屯河中国食品和中粮肉类业务,属于粮油食品产业链,从农业的种植和育种延伸产品,仓储,物流和加工贸易。以品牌食品销售;在建立全方位服务的城市综合体链中,中粮的房地产和酒店业务涵盖住宅,商业,办公楼,公寓和酒店。中粮集团还经营包装,本地牲畜和金融服务,创造了财富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和大悦城,亚龙湾度假村,凯莱广场,雪莲羊绒,中国茶等众多知名品牌作为品牌,宁高宁高举资本运营的旗帜,并将另一家公司列入中粮集团的领土。
蒙牛负责
宁高宁经常把自己比作“放牛”。 “企业属于国家。您可以饲养和饲养它们,但不能杀死母牛。” “牧牛宝宝也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通过牧牛,牧牛宝宝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他使用这种隐喻的形象。定义职业经理人与国有企业股东之间的关系。如今,宁高宁真的成了“牧民”。
2011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牛根生辞去董事会董事长,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任。这种人员变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对于整个行业和熟悉宁高宁的人来说,它将再次被标记为“宁式资本运作”,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话题。道成功的资本运作案例。
实际上,宁高宁对蒙牛的收购并不出乎意料。因为早在2009年7月,中粮就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而宁高宁则成为董事会的副董事长。这种“婚姻”还引发了外界的很多猜测,例如蒙牛的短款理论,高管现金套现理论以及政府主导的“民族爱情”。对此,宁高宁积极解释了自己的疑虑。他说,中粮对蒙牛的所有权是一项很好的投资,没有太多复杂的内幕。
但是,在中粮集团成为蒙牛集团的主要股东后的过去几年中,中粮集团对蒙牛集团持谨慎态度,从未公开评论过蒙牛集团及其高管。宁高宁一向以低调的态度行事。除了公众对他成为蒙牛股份的动机做出反应外,他没有谈论蒙牛的公开发展战略。即使这次接任牛根生,也没有发表“解说词”
然而,公告使中粮集团越来越接近完全控制蒙牛,蒙牛即将迎来“宁高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