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心静的句子
道教是中国的固有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思想。在道家的经典中,有许多关于描写道教的名言、格言和句子,其中一些精选之作将在下文中向读者呈现。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中的名句,表达了“道”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深奥性质,以及言语的局限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某种理解时要超越常规的逻辑思考,而是应当从更深层次去理解。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士闻道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是《道德经》中有关“水”的描述。它将水的特质——善利于万物,又不与任何事物争斗,作为上善的比喻。接着,这句话指出了人们对于道的认知程度和修行的不同阶层和状态。一方面,它告诉我们应当像水一样善待世界,不与别人争斗,与万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则提示我们,只有在“笑”的释然状态下,才能真正领悟道义。
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和平发展)
这是《道德经》中提到的关于战争的哲理叙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道家思想而言,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它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武力使用和冲突,推崇和平发展。
4、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这句话描述的是天道和人道的不同。天道似乎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断地调整,在各自的位置上来达到平衡统一。而人要实现这样的平衡,必须在行为上不断的调整自己,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5、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清静为天下正。真思志道,学知清静。(韬光养晦)
这句话中,用“人法天地”表达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自然调和,使人能够保持心境的平和,达到“清静为天下正”的境界。同时,也体现出“韬光养晦”的思想,教人应保持内心柔韧,以适应生活的复杂变化。
6、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富有哲理的观念,即行为与果报相连,人的思想和行为将决定他们的命运和未来。它提醒人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善良、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不断地完善自己。
7、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句话表达了治理国家和社会需要注意的方向和方法。道家思想强调不为获得私利而施政,而是有目地地降低人性中的贪欲,提高众人的道德水平,便可实现无为而治的境界。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引申出对天地、圣人和百姓的不同看法,表达成人向道的理想,即支持传统需要弱者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实现共存共荣的和谐社会。
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是道家的一个比喻,强调行动人性的持续与中庸,意指在言行相宜和道德扶持下,经营和谐人际关系和稳定家庭之重要性。
1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是《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表达了道学的根本思想,即超越物质世界的常规认知,而通达超然精神。在物质之外的无名中,才存在一切世界之所以为有名的根源。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暗示“美”和“善”并非绝对准则。对“美”的认知可能带来对“丑”的偏见,对“善”的思考也可能引生出贪婪和嫉妒。它提醒我们,应该放弃对单一的价值观念刻板的看法,进而可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和生命。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句话强调在人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随自然而适应自然,不强求,不固定,自然流畅而不失优雅的自然风情。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是《庄子》中著名的讽刺式骈文,表达了人的不足和自恃的危害性,提醒人们要谦虚、坦诚和实际,才能避免因自大而受损和破坏自我。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记述了“道”的形成,以及“道”之为一切事物的发源和模板。其暗示根本的创造力、复杂性以及不断生成和排斥之间的平衡感。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强调道的伟大性和无处不在的力量,实际上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它提醒人们,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关注和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了解和借鉴自然界的智慧,而不是随意破坏和妄自菲薄。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句话表达了道家“相生、相克”的哲学原则,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和胜负。它提示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非是单一的,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17、涤初玄览: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是对于对抗和消解复杂的问题和场景的方法,要大面积地、广泛地去观察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和意见才更为准确和可靠。
18、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这是《道德经》中关于德行如何体现的深刻思想。它提醒我们,一个高尚的人必须具备很多品质和特点,例如,“清德极”,充满智慧和耐心,以及对道和万物相互关联和融和的直觉。
19、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通玄真经·微明》
这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