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的名言警句
有一句古话说“宁可清贫养廉名,不为富贵涉贪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保持清贫的生活方式,也要保持廉洁的品行。这是历代执法者、领袖们的行为准则,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张伯行曾说过:“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名节和品行值得我们珍惜,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微小的利益而损害民众的利益。
另外,毛泽东曾经说过:“发扬正气,压倒邪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发扬正气,消灭邪恶,使整个社会更加公正、公平。
宋代的官员吕本中提出了“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官必须要有清廉、慎重、勤奋的态度。
宋代文人李邦献也曾说过:“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这句话意味着,作为政治家或官员,我们应该公正清廉,而普通人则应该勤俭节约。
宋代杨时曾经说过:“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这句话强调道德人格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另一位宋代文人苏轼在他的诗作中写到:“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清廉廉洁,必须始终保持信任和诚实的品质。
包拯在他的官场经历中认识到:“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小官、小事情,我们也不能失去廉洁和勤奋的品质。
宋代将领岳飞也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说的是文武官员都应该有为天下人造福的精神,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利益。
隋朝大学士王通提出了“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无私然后能至公”的观点。这意味着,只有先放下个人私欲,才能真正达到公正的目标。
唐代文人刘禹锡曾说:“守法执正,嶷如秋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执守法律、遵纪守法,就能像高山一样稳如泰山。
唐代文人吴兢也提出了“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这句话强调了道德、节俭的重要性。
唐代文人李商隐曾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金代文人元好问认为:“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这意味着做一个真正的公正的官员并不容易。
元代的画家王冕在他的画作中写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话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外表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
明代的文人谈迁提出了“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官或者做人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洁。
陶铸在他的诗歌中写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话强调了忘记过去,专注于未来的重要性。
陈云曾经说过:“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的利益应该放到党的事业之后。
清代文人陆陇其也认为:“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恶,自然会正。”这句话告诉我们,走向光明和正确的途径,应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正直。
最后,孙中山在他的思想中强烈地表示:“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努力去实现伟大的梦想,而不是只追求个人的职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