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徐镜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将小作坊打造成700亿医药帝国
长江医药行业的徐静仁:一生只做一件事,将一个小作坊建成一个拥有700亿制药业的帝国
文/清如
[人物证]徐敬仁,长江医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徐景仁一生只做一件事:做药。他没有分心,决心前进,并将一个小作坊变成了一个700亿的医药帝国。
从一个小作坊开始
退役后,徐静仁决定进入制药行业,于是他创立了作坊式制药厂,这是长江制药的前身。
在业务开始时,条件很困难。所有资产只有六个平房,几个大坦克,一些简单的设备和一些工人。
徐静有几份工作,分别是工厂经理,泥瓦匠,建筑工人和搬运工。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和他的员工一起开发和更新设备,并去其他制药厂学习制药技术,这些制药厂逐渐变得越来越有趣。
1981年,国务院国发第179号文件规定,“严禁在乡镇一级设立制药厂”。一个县只能设一个制药厂,没有规模的制药厂应关闭并转移。徐静仁的制药厂正面临着关闭的危机。
幸运的是,那时,徐静仁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已经广为人知。为了保持这一成就,他将制药厂改为县办公室,并“改建”为“泰兴制药厂港口车间”以节省风险。
四年后,该车间的产值达到了1600万,徐静仁更名为扬子江制药厂。
1988年,上海爆发了严重的甲型肝炎,市场上的干板蓝根糖浆供不应求。徐静仁和工人加班生产了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然后运到上海。他被授予“班兰根国王”的头衔。
传承中医宝藏
1990年后的三年,徐静仁出事于长江制药厂。当他在1993年返回时,该制药厂损失了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处境艰难。
经过认真考虑,徐静仁决定坚持做中药。他认为,中医药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我们必须弘扬。
他发现,一些著名的老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很多处方,但很少有患者能得到这些处方。由此,他制定了发展中医药的战略,“邀请著名医生负责,发挥自己的独特技能”。
首位著名的徐景仁医生来访的是“中医大师”董建华。董建华以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了治疗胃病的处方“胃素饮”。为了得到这个处方,徐静几次向北走,最终给董建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徐敬仁在“胃素饮”处方的基础上开发了胃素冲剂,成为扬子江药业开发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
胃塑颗粒剂一经推出,便迅速受到患者和医药市场的青睐,年销售额猛增至1亿元人民币。
之后,徐静仁向其他老中医学习,并相继推出了香少冲剂,苏黄止咳胶囊,双花百合片等一系列新中药产品,给患者带来了喜讯。
1996年,长江药业成为江苏省最全面的制药公司。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在制药业的道路上,徐静仁一直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尤其是愿意投资于质量控制。
早在1989年,徐静仁就花费了4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岛津制作所的HPLC仪器。他认为,质量不能草率,必须使用最好的设备进行测试。
在1990年代初,当大多数公司还在等待观察时,徐静仁带头决定申请EU GMP(国际制药行业良好生产规范)认证。
尽管费时费力,徐景仁还是决定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于技术改造资金,按照GMP的要求,将扬子江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基地。
2010年,长江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成功通过了欧盟GMP认证,并获得了进入欧盟市场的许可。
2012年,由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80万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正式运往德国,徐静仁终于向欧盟市场敞开了大门。
“没有困难就能打倒我们,只有质量”是长江的口号之一。徐敬仁说,长江应该做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确保人民健康,这是人民最大的生计。
许景仁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不公开发行,合资经营,不欠债,并稳步前进。 2017年,徐敬仁在年终工作报告中指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值和销售额均超过700亿元。
“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做多少事情?要成功一个人并不容易。”
资料来源:南才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