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
2015年接触中国的十大事迹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俞敏的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学者),现年89岁,核物理学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60年底,他开始参加由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学的先驱中,于敏是唯一没有出国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依靠他自己的勤奋来进行推论。克服了诸多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炸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构想,成为中国氢弹发展的关键人物。
自1970年代以来,于敏等学者一直倡导和促进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加速,并将其纳入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计划,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技术的进步。
从1960年代开始,于敏就放弃了他所钟爱的基本物理学专业,至今已隐姓埋名30年了。于敏一生中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是在1999年,国家颁发了两枚炸弹和一颗星星,另一枚是在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于敏成为了唯一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
2.旧吉甫坪: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事迹
[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事迹]
朱敏才,男,1942年出生,已退休。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民才曾经是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经是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去了贵州偏远山区教书。在过去的九年中,他们遍历了贵州的王墨县,兴义市的尖山苗寨和贵阳市的孟关。 2010年,两对夫妇在遵义县龙平镇扎根,继续他们的教学生涯。
外交官朱民才出生于贵州黄平,在贵阳长大。他得知家乡教师严重短缺。退休后,他放弃了北京的悠闲生活,去了山区志愿教育。尽管已经过去,但他们说:“只要我们能搬家,我们希望继续在这里教书,这样山区的孩子就可以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流利,响亮地学习英语。”
洗澡,买菜,开车旅行以及在山区去看医生都很困难,所有这些都非常不便。卧室与男士浴室共用同一堵墙。夏天闻起来很香。孙丽娜必须戴两个口罩在晚上睡觉。由于长期居住在山区以及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孙丽娜的右眼现在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仅为0.03。在检查自己的身体时,她还发现她体内的重金属超过了标准。朱敏才还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和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危险疾病。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给孩子们一个活跃的教室氛围。
他们不会因自愿教书而获得报酬。他们在节省食物和节俭开支以支持贫困学生的同时,还积极为学校建立计算机教室,并建立学生食堂以寻求支持和帮助。在北京接受治疗期间,这对夫妇仍然关心山区的孩子,并为他们捐赠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向阿里巴巴捐赠了由阿里巴巴的“每日正能量”奖励的1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一间计算机教室。经过9年的教学支持,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丽的农村教师”。
3.心灵清澈:赵九甫
[赵九福的事迹]
赵九福,男,60岁,湖北省团丰镇黄湖移民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正式启动。湖北省十堰市Yun县鱼嘴村,成为第一个本地移民安置试点村。村党委书记赵九甫以大局为重,自愿放弃了其余地方,告别了80岁的高塘。 ,认真,细致地做好了移民工作,带领61名村民搬到了新的团丰镇移民村。
2014年,跨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这时,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个村十堰市Yun县鱼嘴村党委书记赵久福带领新村的村民安顿下来。每个人都比以前找到了更多的致富方法。
50年前,当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一阶段开始时,七岁的赵九甫和他的父母搬到了玉嘴村。 2010年,他成为村里负责移民的第一人。有61户家庭搬到数千英里之外的皇岗。国土很难离开,国土很难离开,移民工作最难打开。村庄看村庄,住户看家庭,群众看干部。根据需要将房屋移出海拔172米的标准,赵九福可以选择留下,但他仍然选择移居皇岗。赵九福的80岁父母决定不与儿子一起搬迁到皇岗,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搬迁。
村党委书记带头搬迁。 61户村民先后签订了搬迁协议。 2010年4月30日,搬迁小组即将出发,每个家庭都开始收拾行装并装载汽车。赵九福的党旗挂在他家的外墙上。这是他在Yuzui村担任党委书记的26年,也是他在Yuzui村担任党委书记的最后一天。赵九福的母亲on着拐杖走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望着母子,赵九甫不敢哭,因为怕耽误移民旅程。
2013年,鱼嘴村变成了一个充满清水的水库区。在赵九福的领导下,移民们也走上了致富新家的道路。
4.深爱:张继庆
[张继庆事迹]
张继庆,现年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突然在邮局晕倒的老人张继庆被送往医院。零星的汇票揭示了他的秘密。发现他是延煌人,来自江阴的好心人,已经搜寻了27年。
1987年,朱塘镇政府收到了1000元的捐款,用于修建疗养院。捐赠人的签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年的薪水。从那以后的27年中,希望小学,疗养院或地震灾区都收到了签名的“炎黄”捐款。 27年来,江阴人民一直在寻找善良的人“炎黄”。当地甚至建起了“炎黄展览馆”。
2014年11月,这种好人“炎黄”终于出现了,他就是张继庆。张继清出生于贫困之中,成为改革开放后镇上第一万户。他开始用手拿钱捐钱。在那之后,他回到他的老银行会计那里领了工资,但是捐款没有中断。张继庆在家里明确表示,金钱将被用在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孩子的钱将自己赚钱。现在张继庆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多元,他的妻子当老师也有一些养老金。这对夫妻一直生活俭朴。他们仍然住在老房子里,但仍然捐款。
张继清坦率地说,他签署了“炎黄”,因为他不想负担被帮助的人民。他说:“如果我们做一点工作,我们就不可能成为慈善者。”张继庆是“炎黄”。只有他的妻子知道这个秘密,并一直支持他。这个持续了27年的凡人慈善组织赢得了极大的爱,并在今年冬天为许多人带来了温暖。
5.妈妈在同一张桌子上:陶艳波
[陶彦波的事迹]
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几乎每天早晨到晚上都陪着儿子杨乃斌,与儿子一起学习,是儿子的老师和随行学生。
杨乃斌1岁那年,他发烧和耳膜出血,最终使他失去了听和说的功能。这对陶彦波及其家人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为了治疗这些孩子,他们走过许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总是令他们感到失望。许多人说服陶艳波送她的孩子去聋哑学校,但陶艳波并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从家乡黑龙江去北京学习口语,然后教儿子说和读。
陶艳波坚持要让儿子上师范学校。因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辞掉工作并陪孩子上学。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母子俩一起学习。陶彦波是儿子的耳朵和向导。杨乃斌的老师和同学也为母子俩提供了最佳条件。经过不断的练习,杨乃斌也可以更正常地与人交流。
现在,杨乃斌已考入大学,并成为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回报他的父母,老师和所有为他的努力提供帮助的人。
6.沙漠的“猎鹰”:穆拉蒂·希里夫江
【穆拉蒂·西里夫江事迹】
穆拉蒂·希里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一名警察。
新疆和田地区的公安警察穆拉蒂·希里夫江,曾荣利有两项个人二等功和四个个人三等功。穆拉蒂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时就曾多次参加警察反恐行动,担任特工和翻译。在过去的14年中,穆拉蒂·希里夫江一直在打击暴力,恐怖主义和犯罪活动的第一线作战。他用自己的鲜血和行为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被当地人民誉为“在沙漠中狩猎”。 “鹰”(维吾尔语中的尊称,传说中人民的监护人)。
2014年4月,穆拉蒂获得了重要的情报,称一群藏在和田乡村的暴力恐怖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量炸弹,并准备进行多点串联攻击。秘密调查显示,暴动者有强烈的反调查意识,部署了许多机构,并在炸药窝点内和周围埋入了遥控炸药。事件被揭露后,他们计划与警察一起死亡。情况很紧急。马拉蒂和他的同志们毫不犹豫。在找出地点并确定时间后,他们果断行动并杀死了黑帮。当场发现了200多枚成品和半成品的自制炸弹,其中包括汽油炸弹和致命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最前沿,面临艰巨而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