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教你一百句精妙禅语,助你开悟、修行,达至心灵深处的平静和谐(第七篇)
净慧长老禅语108句(七)
1、所谓孝顺,就是要尊重体贴、恭敬侍奉,让父母心生欢喜。
2、保持一种令人欢喜的语言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方法。
3、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决痛苦的办法。向上者,求证无上大涅槃;向善者,从一点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4、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5、佛教并不否认名与利。你有好的德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这样的人一定“名称普闻”。
6、在背后绝不说家庭的长短,更不说父母的长短。
7、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8、佛教的修行,以信为基础,以解为先导,以行为落实,以证为圆满,是为信、解、行、证。
9、家庭是道场,尽大地是一个禅堂。
10、智慧是我们领悟了世间万象互为缘起的事实后,内心呈现出的高度的觉照和辨别力,它能使我们摆脱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种种碰壁。
11、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12、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13、以上求佛道之心觉悟人生,以下化众生之心奉献人生。
14、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15、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16、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17、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18、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1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20、学习佛法,一个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31、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3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33、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34、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35、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36、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3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3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39、人是社会关系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个体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40、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41、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42、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则。
43、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4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45、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46、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47、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48、“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4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50、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51、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5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是我们推定人生三世因果并驾驭自己命运的最简单的道理。
53、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的积极态度。
54、修行是对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优化与提升,你会变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献精神。
55、“执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56、所谓“五蕴皆空”不是等这五样分离了才空,而是当下就空。
57、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就是菩提涅槃。
58、人生要解决的问题,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对了,就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59、受用佛法要从随顺因缘开始。
60、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61、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6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是我们推定人生三世因果并驾驭自己命运的最简单的道理。
63、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的积极态度。
64、修行是对你的生活方式的一种优化与提升,你会变得更有慈悲心、更有智慧力、更有奉献精神。
65、“执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66、所谓“五蕴皆空”不是等这五样分离了才空,而是当下就空。
67、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就是菩提涅槃。
68、人生要解决的问题,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对了,就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69、受用佛法要从随顺因缘开始。
70、佛法讲真空,一物也无;讲妙有,万行具足。这就是最实际的、活生生的辩证法。
71、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72、一个人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都会兢兢业业地去做。
73、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74、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众生包括人和动物,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恩惠,我们要感恩。
75、成佛作祖要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
76、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做起。
77、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
78、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
79、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
80、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
81、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
82、修行,就是要让修行与生活保持零距离、没有距离,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禅生活”。
83、只要有心去做,目标就在当下。
84、修行不仅仅是打坐、念佛、诵经,一切善法都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85、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86、所谓菩提心、大悲心,就是指彻底地实现了自我否定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无私无欲、悲智双运的精神。
87、我们要以长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长取人则天下无可弃之人,以短取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
88、我们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以佛心作佛事,就会佛光普照。
89、我们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时刻要想着丢掉什么——丢掉无明、烦恼、贪嗔痴。我们无所求,最后会得到一切——得到我们本有的清净光明、自在安乐。
90、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91、互相仇视必然两败俱伤,互相友爱必然两全其美。
92、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断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确的理念、法门付诸实践。
93、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94、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95、人生于世间,一切都是缘——苦是缘,乐是缘,好是缘,坏也是缘。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你也无法逃避,所以要一切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养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96、有包容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温暖,有温暖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97、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阵地,菩提心不去占领它,就一定有无明烦恼去占领它。
98、一切严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99、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100、有了感恩的心,人的心量才会变得广大和宽容。有了感恩的心,人们才会想到要去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101、“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102、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他的修行就到家了。
103、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104、禅是生命的自在,禅是生活的潇洒,禅是思想的空灵。
105、生活禅,是以菩提心作为出发点,以般若见作为见地,以息道观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烦恼作为日常实践的功夫。
106、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107、禅是微笑,不是愁眉苦脸。虽然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地方,但是愁眉苦脸也不等于就能解决生死问题。要解决生死问题,还是得从容面对。
108、在感恩中奉献自我、回报社会;在包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分享中广结善缘、和谐发展;在结缘中成就自他、共创未来。